发布者:专业学位中心 时间:2018-04-19 阅读次数:754
作者 :丁婉星 图片:常勇
常勇,80年代末进入银行业,历经了银行业务从人工向电子时代的转变,在工商银行的20年,他带领设计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缴费机,创建了风控预警体系;迈入21世纪,他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踏入了新业态,进入保险业,在太平人寿的10年,他开发了太平工行招行联名卡、太平立保通及保贷通;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,他又进入了天弘基金,担任高端市场业务及机构业务体系总监。
每一次离职,都是一次转型;每一次离职,都是一次主动的选择;每一次离职,也都是一次顺应时代的自我创新。2017年,常勇加入我司创业导师队伍,对创业这件事,他说,创业在各个阶段都大有不同,但是成功却是有迹可循的。
创业格局:不同年龄层的创业大不同
创业这件事,正如一万个读者,就有一万个哈姆莱特一样,因人而异。
“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创业大不相同。除了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创业,在很大程度上,创业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创业者的人生阶段。”常勇进一步解释道:“我认为,一个创业者在人生阅历、人生感悟、人生经历上的缺乏,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”
恰如圈子决定人生。“有什么样的人脉圈,就决定了你能做多大事,建立人脉圈的能力越大、层次越高,创业的成功率也越高。”
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创业者要学会把握不同的生命周期特点,年轻的创业者,除了专业能力,更需要培养自己识别成功要素、训练逆商两大能力。
“拿我个人的职业发展举个例子,我从银行业到保险业到基金业,虽是不同行业,但是归起类别来,都在金融业这个大框里,所以说,发展创新也是要循序渐进的,不能风马牛不相及,这就是创新时要能识别自己的成功要素,即你所拥有的基础能力和优势;其次,需求导向也是成功要素之一,我刚进银行业时,老百姓手上的钱不多,仅有的钱都存在银行里,到了新世纪就不同了,老百姓钱多了,再也不想放在银行这一个篮子里了,财富管理和投资的需求显现出来了,我顺势选择了转行,这就是以需求导向的识别成功要素的创新;再次,我每一次转行,并不是骑驴找马地跳槽,每一次都是断了自己的后路,再去开始下一份工作,这就是逆商训练,锻炼韧劲。”
创业型学习:学习在于物之为我所用
对于创业者的学习,常勇倡导一种创业型的学习方式,即学习在于物之为我所用,而非我为物之捆绑。
整理起常勇的书架,两三千本书不在话下,林林总总。常勇的太太笑问,“买那么多书,你都看了嘛?”常勇答:“你翻翻就知道我看没看啦。”常太太随手拿起几本,翻了翻,书里边边角角都是阅读的注解。
“我做过的岗位十分杂,产品、技术、客服、营销….几乎啥都干过,所以随时随地都要学习,现在我北京上海两地跑,基本就是上了飞机就拿起书来看。不学习真的不行,不学习你就不知道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大和两会说了啥,政策会有哪些新走向。”
对待学习这件事,常勇的态度很明确——为物所捆绑的学习不是真学习。“有人问我是碎片化地用手机学习好,还是系统地用书本阅读学习好?我的观点是,手机或书本只是学习的载体,是一个物件,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个人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。有的人读书,只限于书本,书本的信息存在滞后了也不会去用手机去查阅更新,这就是典型的学习被物所绑架,不懂变通,不懂综合处理分析并内化为自己的储备。”
学习的形式也不仅仅限于学位教育,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,补缺补差才是最关键的学习逻辑。“我曾经报过一个交大的国学班,原因就在于我发现,在工作中需要交流的人群里,他们喜欢探讨国学、研究国学,那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成了我必须补充的内容。茶道,也是那时我爱上的一件事。”常勇的茶室,一如他的学习观,物为人之享受。
创新法门:围绕生态链的创新成功率更高
创业必然包含着创新,创新不能乱创,所有的创新都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。
“看了很多项目,我们讲究创业者‘一眼看到底’的能力,现在很多创业项目喜欢玩概念、讲故事、创运气,这是我们最怕见到的,我们喜闻乐见的是 ‘较真’的项目,对产品、财务、战略规划、营销等等都有着明确的概念和发展计划,而这恰恰是很多创业者和项目所缺乏的基本的商业逻辑。”
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,常勇认为围绕着生态链的创新成功率更高。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,独立的项目没有市场,生态周期长、投资的风险也相对较大,此外,不依附生态链的单一技术是没有价值的,只有依附于生态链,有应用市场才有价值而言。只有围绕着生态链的创新项目才可以马上投入市场使用,这也是我们投资的关注重点。”
中国只有一个腾讯,一个阿里,一个百度,业态巨头已经形成,围绕着他们的生态链去做某一切口的增值、导流比起自己单独开发一个平台更有创业成功的概率。“比如,围绕着生态链做民生、做医疗健康的项目,不仅有着平台的流量支撑,还有着开阔的实际的市场需求,这样的创新才是我们更为看好的创新。”常勇解释道。
创新质变:实现从单一技术/产品向创业公司的跳跃
马克思在《资本论》中说,“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,如果掉下去,那么摔坏的不是商品,而是商品的所有者。”
创业也是一样,创业者要完成从单一的产品或技术向真正的创业公司的惊险跳跃,否则,摔坏的不是产品或技术,而是创业者。那么如何完成好这一惊险跳跃呢?常勇认为完成这一创新质变需要创业者整合的各项能力。
“具体而言,有一个技术不够,你需要围绕这个技术做完整的产品策略、发展战略定位、应用场景、消费者调研、竞争者分析等等,都需要一个完整严谨的规划,缺一不可。此时此刻,团队的作用就格外突出,没有一个人可以胜任所有的工作,将社会资源转化成为自己做事的能力就成为完成跳跃的强大推手。”
成功心态:脚踏实地、不忘初心
脚踏实地,创业者不要成天想着要做“下一个阿里”。“这样的口号目标不是成功的要素。反观成功的阿里,他的核心价值是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’,出发点是什么?是广大人民的利益,而不是要成为类比巨头的标杆。脚踏实地地去洞察社会需要什么,能为人民群众做些什么才是真正有责任感的创业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”
不忘初心,创业者不要破坏生态。“一个做茶的企业,如果天天想着要做茶叶NO.1,开始打农药、揠苗助长、违背生态规律,破坏行业生态,即使短期内做大了,人心也早晚会丧了,这就是忘了初心,终会失败。”
创业者世界观:成熟、对立、统一
常勇坚信,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取决于创业者个人的世界观,成熟、对立、统一的世界观才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。
一边饮茶,一边和笔者开玩笑地举了个例子,“哥白尼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心说,可是在那个年代完全冲击了教会的宇宙观,遭到的迫害无穷,爱因斯坦就比较聪明了,提出了相对论,这是个不成文的笑谈,但我想借此告诉创业者的是,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否走出绝对,学会用对立统一的思想去看待创业中面临的方方面面。塑造了成熟、对立、统一的世界观,创业的格局和视野都会大有不同。”